儿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冲泡18式3干醒没几人做的环节却定了 [复制链接]

1#

继冲泡的正确态度、撬茶之后,今天我们尝试去分享冲泡十八式之第三篇“干醒茶”。没几人做的环节,却定了一道普洱茶的半条命。说到干醒,不得不提到储存。

(一)剪不断理还乱的

储存和干醒的前世今生

普洱茶的储存之市场延伸

历经三次仓储技术革命之后,关于普洱茶的储存理论,自高校教育、教材层面,产业链源头茶农、茶厂对半毛料茶的储存层面,以及大多数近十年从业的从业茶企、从业茶商、从业者的成品茶的储存层面,三大纬度基本已经在实操层面达成共识并形成产业闭环。

当然市场一定具有滞后性和趋利性,尤其普洱茶是一个建立在“越陈越香”理论的底层逻辑下,才有了“储存、收藏、投资、升值”等属性的品类。无形的市场背后有着大量的真老茶、假老茶的库存积压,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他们使用的是过去的储存方法,且永无可逆。纵然回过神来知道错了,但也决不可能会松口承认,因为作为可交易的商品,它是趋利的,它是需要出口的。

另外人类的口感存在记忆和习惯,习惯了适应了某种味道和口感,且也没把身体喝成什么不健康、不堪的样子,于是会继续过往的味道去喝。这个层面我们要一分为二来看:

一是过去的老茶友决策链很长,度过了认识、信任并习惯普洱茶的过程之后,很少会有再找新买家的,不是因为单纯的忠诚度,更多是因为信息的获取困难、信息不对称等所导致决策的复杂性,而欠缺寻找新买家的动力。新的互联网技术革命,让听茶知识变得唾手可得,且还能拿东家和西家的说论比捏。这层部分将会很快破局。

二是作为过去茶店茶城时代的卖家,获取一个客户不容易,基本都采取高筑一手用户墙,保护及阻截客人找别的卖家的逻辑在经营“客情关系”。每一个人都是茶友的全茶类采购员,茶友要什么,茶城兜一遭,马上配比齐全。他们为了阻止老茶友去尝新仓储技术下的普洱茶,基本是从新生普的弱点入手,伤胃啊,体寒啊,刺激大啊等等,来掩盖其错误的仓储带来的茶性的弥散、味道的缺陷、香气的丧失及口感的不足。

而新的仓储技术革命所存储的茶的上乘口感,尤其对于老茶友而言,实质上是很难被拒绝的,一旦对比喝过,且了解了其背后的商业本质,以及掌握了健康品饮新生普的方式方法之后,也会减少对错误仓储中老期茶的购买。加之零售端口已基本完成了从包揽式采购员向把单一细分品类卖给更多人的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基因的垂直深耕的商业逻辑演进。这层部分也将很快破局。

总之,市场之战,终端用户的争夺战,没个30年、50年,是不会结束的。市场混乱,同业之间相互恶性拆墙,都是市场末端必须会发生的事情。吃亏、蒙圈、走弯路,也势必是真爱且坚持喝普洱茶的茶友必经的一个过程。对茶的品鉴水平要利索,对卖茶人的识别能力要狠准,对市场辨析力还要敏锐。如果你确定你不行,那就甭喝普洱茶了,大杯手摇饮、大罐花茶弄弄得了。

普洱茶的储存(养茶)之本质

普洱茶的储存过程实质是一个缓慢发酵、内质转化的过程,也是一种边存边喝享受“慢养之乐”的过程。那么正确的普洱茶的储存是什么呢?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传统正确工艺所制的普洱茶,无论生熟普,对自后发酵起到品质决定性且最重要的转化路径是微生物转化路径,而对其转化不容忽视且客观存在并起到一定修饰作用的转化路径是氧化路径。

微生物转化路径主要适用于储存茶(我个人偏好称为养茶),即符合出厂标准的8-10%含水量的茶饼,放在20-30度的温度、50-70%的湿度、无异味、避光性好、稳定的存茶外环境下,并用镀膜纸箱、铝箔纸箱、铝箔纸袋等有效强密封性的外包装把一定量成品紧压茶封存在一起,创造多个单位的低氧小环境。这样储存(养)起来的茶,茶性最完美,微生物酵化作用也达至最活跃最有效的状态。

在普洱茶的仓储技术革命第一阶段,加湿加水的湿仓时代,以及第二阶段,自然通风、让茶自由呼吸的通风仓时代,氧化路径是储存(养)茶的主要路径,也同时因过渡的、充足的氧气,抑制了偏好厌氧环境的微生物的生存,从而终结了微生物转化路径。长期在过渡的氧气下的存茶,汤质虚散、茶性模糊、香气尽失、滋味甚至有些酸嗖难耐。

氧化路径的底层意义和价值

那么在当下的第三次仓储技术革命,低氧密封仓的底层逻辑下,氧化路径主要用途是什么呢?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茶叶内的有效物质会被氧化,最典型最明显的效果是,茶多酚被大量氧化后,茶的涩感有明显降低。尤其是新生普苦涩感重、刺激性强,是其特点、优点或者也是缺点。我们刚好在冲泡茶的过程中,可以巧妙的使用这一点,来修饰涩感。

造成涩感的物质主要是儿茶素,尤其是儿茶素当中的复杂儿茶素,它们对普洱茶的涩感有非常大的贡献。通过一段时间的撬散、摆放、并在安全无异味的环境下与氧气充分且集中的接触,EGCG之类的物质就会被氧化掉一部分,达到涩度降低。我把这种喝茶前的短期修饰方式,纳入为冲泡茶的范畴,而非储存茶,并为它命名为“干醒茶”。

(二)干醒的经验总结和实操方法

干醒的意义

冲泡的过程是在有氧的自然呼吸的环境下完成的,那么“干醒+提香+湿醒”的过程,就像是一泡即将要冲泡的普洱茶干茶,从低氧存茶环境拿置足氧的冲泡环境的一个过渡、适应、唤醒和激发茶性的过程。我会形象的把它称为行茶前的“前戏”,比较严肃一点的叫法,我会把这三个步骤统称为普洱茶的“开茶”。

在普洱茶这个品类中,不懂储存(养)茶,前面所有环节都将作废为零。那么用在冲泡的环境下,开茶没开好,那么后面的冲泡就事倍功半,等于半废状态;而茶开好了,后面的冲泡步骤,就不过是自然而然、行云流水、事半功倍的延续。

在这里请茶友注意一下容易混淆的概念,绝大多数市场中的教学“醒茶”、“温润泡”或者“发茶”,所指的只是狭隘的“湿醒”这一个单一步骤。因储存茶的第三次技术革命,触及太多人的商业敏感性,加之不同茶商的存茶状况的复杂性,甚至一些历史遗留原因,很少有人讲“干醒”,也很少有人把“干醒”的具体步骤和方式,研究的很透彻。

接下来分享我们试验多次之后的

结论总结和实操方法:

1.在雨季较长且没有相对稳定湿度控制的冲泡茶的室内小环境下,省去干醒一环,

2.生活在异味不断且难以阻断的室内小环境下,省去干醒一环,

以上两者,直接从密封茶饼的自封袋中取出茶饼,进入撬茶环节后,隔过干醒茶直跳下一环节;

3.在有控温控湿的设备、无异杂气体源、相对稳定的室内泡茶环境下,使用气孔结构比较大、透气性比较好、避光且能妨隔或吸附一定的异杂气味的“陶类”醒茶罐中,把近一两周内预备要喝的生普,提前撬散、并放置茶罐中静止,直至下一冲泡环节前。

4.依据茶饼的陈期年份长短以及在密封低氧环境下的储存持续时长长短,成正比例关系确定干醒的时间,即陈期年份越短、在密封环境下的储存时间越短,干醒时间也会越短。比方说,一年期左右的茶,放在通风环境下,干醒大概2-3天即可。

干醒时间还受季节、干湿度的外环境影响,在过热过湿、过冷过干的外环境下,若借助室内的一些电器,调整温度和湿度效果更佳。温度高、湿度大,干醒时间可酌情缩短,反之酌情拉长。总之,健康状况下的密封仓存茶,干醒时间在3-14天左右为佳。

5.哪一些醒茶器具不可用?

玻璃罐不可用,因为它无法避光;橡木塞+棉布的塞子的罐子不可用,这种塞子的吸附能力很强,有些自身也会带着异味;上了厚厚釉药的瓷质罐子且有铝箔纸配合的盖子,这是精致主义的储存茶(养茶)利器,但不适合于“干醒”茶。

为了开发冲泡十八式这个系列,各种比验和较斗,才第三篇,就已经喝光了半饼“玖爷”,立下汗马功劳的它,着实需给一个露脸的机会。

(三)任凡一环行茶必藉于器成

相存相生的醒茶罐和储茶罐

诚挚重磅推荐一个醒茶神器

我试验过气孔结构比较大的紫砂罐,醒茶罐的盖子是这样的,它没有铝箔纸,有缝隙,(盖子)然后很轻,可以这样子放,以及多个器生产地、多种料材出产的陶罐。

干醒效果最佳的是这款台湾知名茶器品牌陶作坊出品的,(图左)独有专利和泥料配方的老岩泥醒茶罐。它的主原料源于台湾年南投大地震,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而意外被喷射出的地底深处的岩矿,并和陶土秘方配制而成。

它有别于陶制品和瓷制品,烧制时间比普通陶具的时间更长,烧制温度可达接近于制瓷的高温度,而赋予了它独一无二的岩矿砂砾感和特有的功效,这些砂砾感主要来自度也无法完全熔融的深层岩矿,比如石英、云母等。它因有着陶制品的气孔结构,而具有极好的透气性和吸附异味的能力。

同时又因其有着无法完全熔融的多种深层岩质,又让它规避了陶制品、紫砂等类易吸附潮气的弊端,即它的防潮性很好。像在台湾,尤其是台湾南部算是比较干的,一年可能有半年的干季,但是半年的长长的雨季来临的时候,这个是一般的器皿受不了的。

除了干醒茶都会有的涩度降低、苏醒回气、茶性鲜灵、滋味沉聚等通性的优点外,放在老岩泥醒茶罐中的茶,冲泡时还有其独特的优点,即回甘生津更明显、更优、更持久。多次询问过品牌方,他们暂时也没论证到明确的因果逻辑,它是来自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许是要留白给人类一些未知吧。

最后说说醒茶罐和相生相存另一个器皿储茶罐的区别

了解了普洱茶的转化路径底层逻辑的茶友都会知道,储存茶和干醒茶是相生相存的关系,储存茶背后的支撑逻辑是长时的微生物转化路径,干醒茶背后的支撑逻辑是短微的氧化转化路径。那么醒茶罐和储茶罐,便是在这样的第三次仓储技术革命下,诞生出来的商机下的茶器具品,并满足以上两种不同的需求。

我认为醒茶罐于精品普洱茶友而言,它是必须品,且没有更方便、更低廉的替代品,加之陶制品类器品本身,定价/单价相对比较亲民。但储茶罐确实算不上必需品,不同茶友的存茶历史、收存数量、学茶阶段、以及家庭空间的配制,都各不相同,很难统一。

我的主流推荐还是像我们茶企的茶仓一样,统一使用防水镀膜、铝箔纸箱,或者铝箔纸袋,并根据你的数量需求可随时逛淘宝下单不同大小规格的存茶包装。即便突发性的破损,及时补单,包装很快也可以补上,且相对占空间也小。

不同规格、材质、器型、涂抹不同釉药,茶器具商都有相对应开发。但除了单价不菲之外,灵活性差,还特别的占地方,汰换成本太高了!锵!摔碎了!就没了!这样的方式比较适合“精致主义”大House人士的储存(养)之法。

日常随时在喝的已经撬开的茶饼,最安全、最方便、最实惠的储茶方法还是置放在单饼密封的自封袋中。但我个人认为,在茶席上、在茶桌中,备两三只小微型、精美储茶罐,还是有必要的。

醒茶罐中的茶醒茶时间到了,又来不及时间去喝,可以把茶转放到储茶罐中;重要贵客来的时候,把一些精贵的茶品,备放在精美的储茶罐中,是冲泡过程中的尊重感和仪式感的点睛之笔;日日离不得茶的、经济条件好的老茶客,储茶罐、醒茶罐,可同时多备一些,也是增强品茶乐趣的一种方式。

(后记)

1.全文所述皆是围绕精品普洱品类,尤其适用于精品生普。不包括其他仓储状态下的中老期茶,不适用于其他茶类。有个别问题可私信讨论。干醒和储存的相关性非常的大,建议读到最后的茶友去观看我们之前的一篇关于”普洱茶的储存“的专题文章,这样你会能够有更加整体和全面的认知。

我学普洱茶的储存

2.转自陶作坊创始人林荣国先生严谨、客观、中实的亲笔回执简信:

經過那麼多年,取得的原料用完了。我們在使用時已預測會用完的一天,所以潜心研究和肢解深层原矿的材料,并一直在尋找替代原料。現在的原料也是来自台湾大自然中純天然的礦石,經測試安全及效果無慮。

(邀请)

感谢观看到文尾的您,您和我们的缘分更深进了一步。

倘若内容对您有帮助和价值,可收藏保存;

倘若内容对您的朋友,或许也有帮助和价值,请您爱心转发。

把价值内容分享给更多需要的茶友。

想要深入了解简普俭品的一切,可以点击其他内容观看。图文内容兼有视频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