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高血糖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是三高疾病之一,无论男女老少,如果出现了高血糖,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因为体内血糖持续升高,很容易诱发糖尿病。
对于这种说法,有些人表示差异,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当中,高血糖是老年人的专利,殊不知现在一些年龄不大的人,在体检过程中也被告知患有血糖偏高的现象。
何为血糖高?首先了解下血糖高一般为多少?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血糖高引起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两大类。
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需要及时救治,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有:
第一:大血管并发症,像心、脑、下肢血管都可能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甚至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截肢等症状。
第二:微血管并发症,像糖尿病的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都属于微血管并发症的范畴,可能引起失明或者肾功能不全。
第三:神经并发症,可以发生周围神经、植物神经、颅神经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产生相应的症状。
第四:糖尿病膀胱,出现尿无力、残余尿量增多、易并发尿路感染等。
第五:其他像黄斑变性、青光眼、性腺功能减退都有可能发生。
糖尿病是日常最为常见的代谢疾病之一,一旦患上了该疾病,就得注意控制自身的血糖情况,其实不管是糖尿病还是健康的人,平时都应该留意血糖的情况,尤其是餐后血糖。
那么,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呢?接下来就跟着医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搞不清楚,你的血糖都白测了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指的是进餐8-12小时以后的血糖指标,通过检测空腹血糖可以判断人体内血糖的情况,空腹血糖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标准,正常的空腹血糖的数值在3.9-6.1mmol/L。
空腹血糖的监测对很多种疾病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身有糖尿病的患者,空腹血糖6.1mmol/L时,说明血糖控制不理想。
没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空腹血糖在3.9-6.1mmol/L之间属于正常,血糖受很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情绪、季节交换、食物、体质、年龄以及性别和不同时期等。
所以监测空腹血糖的时候,不能以一次的空腹血糖为最终结果,需要连续监测三次以上的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主要是以吃完饭之后两小时的血糖为主,因为正常人如果在吃饭之后血糖的上升高峰一般是在一小时,而在餐后两小时的情况下血糖会逐渐的下降,一般血糖餐后两小时要小于7.8mmol/L。
餐后血糖一般都是以两小时为准,而糖尿病的患者有可能存在胰岛素高峰延迟的现象,血糖的上升高峰期是在两小时或者是三小时以上,所以糖尿病的患者一般都是监测餐后两小时的血糖。
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主要是以吃第一口主食为主的时间,比方说吃第一口米饭、馒头、窝头等这一类的主食,需要看一下时间,两个小时之后再测一下餐后两小时的血糖。
总结: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比较重要,这是两种不同的检查指标。
餐后血糖通常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值,空腹血糖指的是隔夜空腹8-12个小时,采血检测出来的血糖值。
餐后两小时血糖和空腹血糖同样重要,这两种检查结果任何一项不达标,多提示血糖出现异常现象,并且还有可能会引发并发症。
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的正常值在3.9-6.1毫摩尔每升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应该在4.4-7.8毫摩尔每升之间。
如果再进行测量时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毫摩尔每升,而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每升,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阅读延伸:血糖为何总是居高不下?
不控饮食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饮食控制不仅有助于降低血糖,还可以控制体重、减少降糖药物用量。
血糖轻度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单纯依靠饮食控制即可使血糖恢复正常,相反,如果患者不重视饮食控制,再好的药物也难以使血糖保持正常。
用药不当
药物选择不合理例如,拜糖平、诺和龙等药物作用维持时间短,控制餐后高血糖效果较好,而对空腹高血糖效果欠佳,后者应选择格列美脲、达美康缓释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等中、长效降糖药物。
再比如,体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宜首选二甲双胍,而体型偏瘦的2型糖尿病人则宜首选胰岛素促泌剂。
情绪波动
紧张、焦虑、失眠等不良情绪会刺激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糖升高。
结语:建议定期监测血糖饮食方面加以控制,协同作用,共同降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