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留置针拔除后针眼感染化脓,罪魁祸首竟然是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症状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1222/4541952.html

静脉留置输液是为了保护患者静脉、减轻患者痛苦。然而,一旦发生留置针并发症,则会事与愿违。穿刺点感染化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因是什么?怎样处理?看看下面的内容~

案例回顾

近日,笔者所在的静疗群里有人提问:留置针拔出后发现针眼部位有结痂,周围有一圈白*色、约1.5cm左右的红肿硬块该如何处理。

其实,在临床中,这种现象很常见,大都是感染所致。

案例分析

患者病情、年龄、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免疫抑制剂使用、患者免疫力低、消毒液种类选择不当、棉签、贴膜、洗手液、病房清洁度低、医护患手卫生、药物等13项原因。

总的来说就是,导致此次感染事件的直接原因包括:患者免疫力低、消毒剂种类选择不当、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护士操作不熟练、患者有静脉炎症状未及时处理。间接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手卫生、病房清洁度低。

经过询问当事人后,此案例感染原因判定为:护士穿刺时手接触过针柄、延长管,左手固定过局部皮肤范围,可能与手卫生处理不到位而污染有关,而上述之处都在敷贴的范围,时间一长,污染处易滋生细菌,细菌沿着局部皮肤潜入针眼血管造成感染。其次,护士拔针后宣教不到位,穿刺点未封闭,患者拔针后接触水,也导致感染的发生。

应对处理

应用碘伏棉片湿敷可有效改善局部红肿,促进创口愈合。

原理

碘伏为碘与表面活性剂的结合物,后者起载体和助溶作用。

当与局部皮肤接触时,碘在溶液中缓慢释放,氧化细菌胞浆的活性基团,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使其变性而发挥作用。

其杀菌作用强而且持久,并且对细菌、芽孢、真菌、病毒、阿米巴原虫均有杀灭作用。

细菌对碘伏不易产生耐药性,机体也不易产生过敏反应(碘过敏者除外)。

碘伏为0.5%稀碘液,对皮肤黏膜无刺激,能迅速减少创面的分泌物,并在创口表层形成一层保护膜,细菌不易侵入拔针后的创口,起到保护创口的作用,从而达到修复、收敛消炎的作用。

碘伏本身具有组织脱水、促进创面干燥的作用。

说到这儿,笔者想起大部分护士的处理方法就是络合碘消毒后用输液贴覆盖,虽然可以暂时起到局部消毒及一过性清除渗液和分泌物的作用,但在输液贴覆盖下,创口局部分泌液、汗液的渗出不利于红肿的治愈。

然而,拔针后用无菌碘伏棉片覆盖,既可对红肿部位产生持久的保护作用,并可吸收局部的渗液、汗液等分泌物,促进红肿消退、创口愈合,进而缩短了治愈时间。

更为靠谱的是,可以同时使用硫酸镁湿敷或者使用水胶体敷料,还可与管床医生沟通,做分泌物培养并经验性更换使用三代头孢抗生素。

知识拓展

常见拔针后并发症

拔针后的并发症不止感染,还有以下现象:

1.出血及血肿

因拔针后血管内壁血痂形成不坚固,尤其是大号针头对血管壁损伤较重,如果拔针后按压错位或时间不足,就会导致针眼出血。

血肿的出现,则与穿刺位置不当使压迫止血困难、压迫止血错位及力度不当或患者过早地活动穿刺部位等有关。

护士在拔针时必须告诉患者及家属压迫3~5分钟,使用血管扩张剂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应延长压迫10分钟以上,不宜使肢体过早活动或受力。

2.瘀斑(青紫、黑斑)

血肿消退后变成瘀斑或紫黑,也因患者习惯性调换棉签压迫方向,将竖压转向横压,造成压迫性移位,形成潜在出血,为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

应给予患者正确示范指导,使患者掌握按压技术。

3.疼痛

即有患者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一方面,患者对针头产生紧张害怕心理;另一方面是护士技术原因。

此外,疼痛与药物的性状、浓度、针头大小、头皮针留置的时间及位置有关。

护士要重视对患者疼痛的评估及心理护理,正确运用拔针技巧,减轻患者的痛苦。

留置针拔除指征

1.留置时间超过96小时。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指出,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96小时更换一次。版INS指南建议,不能仅仅根据留置时间的长短来拔除血管通路装置,因为最佳留置时间尚未可知。

2.出现导管相关并发症。

如静脉炎、导管堵塞及疑似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等。

3.外周静脉留置针装置完整性受损时。

拔除方法

1.固定外周静脉留置针,以°方式去除无菌透明敷料,观察穿刺部位无红、肿及皮肤压伤等。

2.将棉签平行于血管方向轻放于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除外周静脉留置针后,用棉签按压穿刺点。

3.按压穿刺点2-5分钟止血,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4.穿刺点予无菌敷料覆盖24小时。

经验总结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非常普遍,加强对留置针的护理和不良反应的控制,是护理人员应尽的职责。

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巧,增强留置针维护意识,同时注重对患者健康教育,提高留置针应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高效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反思:

1、更新观念。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护理工作要求不断增高。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过程中,不仅仅要求一针见血,也要求避免或降低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

2、理论实践并重。在输液过程中注重与患者沟通,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巧妙地与实践结合,而不是机械地生搬硬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输液的巡视管理,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输液情况,对输液渗漏者力争早发现、早治疗。如有无针头滑出、固定是否牢固、保护针眼的敷贴有无潮湿、脱落或弄脏、患者按压手法是否正确对位等。

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严格无菌观念,手卫生意识要增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患者穿刺部位消毒一定要规范。

5、健康宣教。通过口头、板报、示范、发放健康处方及册子等形式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讲解拔针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机理、转归、预后,消除患者疑虑,纠正错误的认识及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血管的意识。

留置针拔针后的感染,你是否遇到过呢?

参考文献:

[1]*霜霞.输液拔针后穿刺点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广西医学,,24(10):-.

[2]胡东方,周娟.留置针拔针后穿刺点感染原因分析及处理[J].哈尔滨医药,,(5):-.

[3]张祖琼.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医药前沿,,(31):.

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作者:医院吴泽芳

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